重要通知
家族简史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知今

一、吴姓源出应从吴国说起: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473年,吴国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诸侯国,其国境位于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后扩展到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中北部、江西东北部。其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姑苏、今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二、吴姓始祖为泰伯和仲雍。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陕西岐山一带有一黄帝后裔周族部落,首领为黄帝的12世孙周太王,太王有三子,依次为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的儿子""(后来的周文王),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武王伐纣灭商,周朝建立,封仲雍的第三世孙为侯,并改国号为吴。于是吴国人纷纷以国名为姓。所以泰伯成为吴姓的得姓始祖,仲雍歹血缘始祖。吴姓至今有2600年的历史。三、吴姓迁徒:秦汉时期,一些吴姓后人北迁流亡到山西泽(今晋城)、潞(今长治)二州,长期在那里发展、繁衍。到了明朝,出现了大迁徒。据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为解决山西人多地少,而河北、河南、山东因元朝末年战乱和黄河水患造成地广人稀的矛盾,自洪武六年(1373)到永乐十五年(1417)四十余年,先后从山西移民18次,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十余省500多个市。这样,秦汉时期从南方无锡、苏州向北迁至山西晋城、长治二州的一些吴姓家族便随迁至河北。山西移民时,官方先将各地移民集中到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两公里的贾村西侧大槐树(树上有很多老鸹窝)下,再一起出发。至今,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更多详情>>
吴姓堂号和家训
吴姓是中国最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全国十大姓氏之一。据相关部门统计,如今中国内地吴姓人口总数为2600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居全国第十位。 ——吴氏家族的总堂号为″至德堂″,这个堂号的由来,源之于孔子对泰伯的尊称,孔子尊称其为"至德",赞扬泰伯″至高无上的道德品质″。
吴姓总的家风家训是:勤俭治家,仁德为先。具体讲就是:勤俭节约、爱国爱家、诚信正直、宽容朴实、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宽厚仁义、与人为善、邻里和睦、家和万事兴。
景县简史
景县,位于河北、山东两省交界处,849个行政村,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总人口53.7万人。全县呈簸箕型,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最高点海拔25米,最低点14.1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5°C,无霜期190天左右,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景县历史悠久,自秦置县,历代辖境多变。远古称脩,"脩″县之名,续至明代。元朝州县並存,明初省县入州。中华民国二年,改称景县。远古的景县境地由古黄河、漳河冲积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始建于北魏的景州塔、绵延十余里的高氏墓群和封氏墓群,都是全国文保单位。西汉名将周亚夫墓和大运河华家口夯土工程,都是省级文保单位。景县人才辈出,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北魏咸阳公高允、隋朝名相高颕、北魏武将封氏、高欢,著名边塞诗人高适,都是古代名人。明清两代,景县有文武进士50人,多有官居要职,政绩传世。近代名人有王任重、刘建章、刘有光、陈东、牟海秀、曹中南等老一辈革命家。
更多详情
X
个人简介:

出生日期:

配偶:

联系电话:

子女:

工作:

附件:

本次南场吴家简史的搜集和编辑工作,得到了吴洪秀、吴洪军、吴洪友等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掌握和搜集的资料比较浮浅,再加上写作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少遗漏和错误的地方,恳请家人们多提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 最后,让我们积极传承吴家先祖精神,严格遵循吴氏家训,爱国爱家,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让吴氏家族更加发展壮大!
留言板
提交